在過去三十年里,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與城市化進程,各省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,沉淀了龐大的設備設施資產。
而當我國告別高速增長、進入高質量發(fā)展階段后,各地政府的角色,也從規(guī)劃建設城市,向運營現有基礎設施資產、保障產業(yè)發(fā)展與民生幸福轉變。
目前,我國交通、建筑、通信等基礎設施建成時間相對較短或更新較快,大部分還處于資產運行的良好階段,尚未進入大規(guī)模問題頻發(fā)的老化期。但是,在水務、燃氣、供熱等市政基礎設施領域,設備設施老化、運維成本攀升、能耗居高不下、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開始逐漸顯露,導致民眾滿意度不高、政府主管部門被問責、基礎設施企業(yè)也普遍面臨著較大的運營壓力。
這些問題,在地方財政狀況好、舉債能力強的情況下,可以通過加大投資、甚至重復投資的方式來解決問題。但在財政狀況變差、地方債高企之際,各省市無力再開展新的大規(guī)模資產投資建設,只能耐心地對自身的資產家底下功夫,開展精細化運營,以期提高資產運轉效率、延長使用壽命、推遲下輪投資周期。
思路雖然可以轉變,但執(zhí)行起來困難重重。目前,各地的基礎設施資產的所有權、開發(fā)權、運營權、使用權分散在政府、央企的地方子公司、地方國企、以及大量私企手里,家底不清楚,信息不透明,引用某城投公司負責人總結的八個不 - “統(tǒng)計不實、權證不全、權屬不清、信息不暢、去化不快、管理不嚴、效益不高、官司不斷”。
由住建體系推行的城市CIM平臺建設,正試圖解決此類問題。
CIM(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)是同濟大學吳志強院士在BIM(建筑信息模型)之上提出來的,主要用于解決城市范圍內各類設備設施的數據規(guī)范、標準、及數據融合問題。但從本質來說,CIM是個信息化層面的概念,其有助于城市物理資產的數字化,不能直接對城市資產的運營進行理論指導。而且,正因為CIM的純信息化定位,即使平臺建設了、數據采集上來了,相關運營企業(yè)無論是理念轉變還是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都未保持跟進,導致CIM與城市運營仍處于半脫節(jié)狀態(tài)。
祝融科技城市基礎設施研究院對前述問題長期關注,在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中,提出了CAM(城市資產模型City Asset Model)的概念。CAM應以CIM為數據基礎,以城市資產全生命周期、全實時在線、全過程優(yōu)化為理念,不斷完善,發(fā)展為政府監(jiān)管及各級資產運營企業(yè)開展工作的理論依據。
1、如何算準總賬、算清細賬,對投入與產出進行精細化評估,精確分析投資回報。注意,這里的投資回報不僅包括直接經濟效益,還應包括間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;
2、如何讓權責利更加清晰,讓各類權屬、責任與利益回報更加明確,建立一個互信、可評價、可轉讓、可退出的資產運營管理市場,吸引各種主體參與;
3、如何建立有效的創(chuàng)新機制,通過技術創(chuàng)新、流程創(chuàng)新等方式,保持資產運轉穩(wěn)定可靠、資產性能不斷優(yōu)化,從而創(chuàng)造出更多效益,有能力對臨近使用壽命的資產進行更新,形成正向優(yōu)化的閉環(huán);
由于能力有限,祝融科技城市基礎設施研究院尚無法獨立完成對CAM理論的完整構建工作。因此,我們號召全社會的專家學者共同就此方向展開研究,最終形成完善的城市資產管理理論體系及信息化系統(tǒng),為各級政府監(jiān)管及資產運營企業(yè)日常工作提供助力。